“老伙计,给娃说,垃圾不能乱扔,这个小区也是咱们的大家庭哩,维护家庭整洁人人都有责任嘛。”“你说的对,老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随着一阵欢笑的对话,小孩丢在地上的垃圾也被捡起来丢在了垃圾桶里。
在老城街道西大社区的武装部家属院里,每隔两天就能看到老周清扫小区、疏通下水道的身影,随着老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义务清扫队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维护起了小区环境,让曾经破旧脏乱的小区焕然一新。
老周何许人也?用小区居民的话说,老周就是小区主心骨。今年66岁的周广明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退休职工,为了破解老旧无物业小区治理难题,西大街社区在2021年10月走访、研讨、请示后决定发挥党员力量,探索成立社区首个“红色物业”,热心的老周被小区党员推选为武装部家属院党支部书记和自管会负责人,也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红色管家”。
老城街道地处中心城区,公共设施陈旧、老旧无物业小区众多,为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老城街道党工委、各社区党组组全面开发红色力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社区探索拿方案、选择小区做试点、形成经验再推广”的工作思路,把“独角戏”变为“大合唱”,让百姓从“旁观”到“参与”,用好“红色物业”载体作用,发挥好“红色管家”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解决关系群众的难点、重点、棘手问题,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了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老周作为“红色管家”,积极通过微信群征集群众意见形成,从环境卫生、小区环境、小区安全等共性问题上制定可行性制度,并形成初稿,讨论后经社区审核发布为《文明公约》,对小区居民形成共性约束,将小区杂货室改为红色议事厅,将其打造成小区居民可以畅所欲言的主阵地,在居民为小区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吸纳纠纷调解、文体活动作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小区居民48户92人,大多是老年人,多数有基础病、慢性病,我们联系家庭医生服务队精准到户到人,为大家上门服务,得到了小区群众的一致认可。”“红色物业”在管理上,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实现由总到分,再由分到总的过渡,把矛盾消化在小区、问题解决在小区、文明创建在小区。
面对老旧小区设施陈旧,街巷狭窄拥堵,人员复杂的社会实际,西大街社区武装部家属院是老城街道着力推进物业领域党建联建、系统破解难题的一个缩影,也是以红色物业“小切口”撬动中心城区治理“大民生”的一个新探索,老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汪建国强调,要大力推进“红色物业”集中覆盖行动,把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用充分发挥,在“双网融合”的基础上将社会的最小单元由社区下沉到小区,全面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效率和效果。
目前,老城街道9个社区纷纷开启“红色物业”走进老旧无物业小区试点工作,随着管理不断规范化,居民生活满意度、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