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持续干旱天气为“北山粮仓”核心区中原镇带来严峻考验。全镇逾百亩农田出现严重旱情,小麦等主粮作物面临减产风险。面对这场关乎粮食安全的攻坚战,中原镇党委、政府以“旱情就是命令”的责任担当,构建起“党建引领+精准施策+科技赋能”三位一体的抗旱体系,谱写了一曲干群齐心战旱情、护春耕的动人乐章。
筑牢红色堡垒 下好抗旱“先手棋”。镇党委启动“旱情直报响应机制”,建立由党委书记、镇长挂帅的抗旱专班,实行党委班子“分片包保责任制”。通过“田间党支部”,组织8名农技专家、20名党员先锋,对全镇1处堰塘、5.6公里主干渠系开展地毯式摸排,绘制出《旱情风险分布图》。针对小麦拔节关键期需水量大的特点,以及水稻备耕关键节点,提前谋划,积极协调市区气象局完成1处人工增雨作业点选址,创新实施“云水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为精准抗旱提供科技支撑。截至目前,已制定“一村一策”抗旱方案10份,开展抗旱技术培训5场次。
畅通生命水脉 织密供水“保障网”。在保障100人以上18个集中供水点稳定运行基础上,全镇组建12支“红袖章送水队”,按照“三类四步工作法”分类施策:对19个分散的供水点每月定期进行清理,对稳定供水区开展节水宣传入户行动,发放《节水手册》400份;对间歇供水区实施“清淤护源”工程,累计清理取水点10处,修复破损管道,更换水管5100米;针对分散供水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群众新挖应急备用水井2口;对特困供水户开通“红色水车”绿色通道,累计送水50吨,惠及29户留守家庭。特别在磨沟村创新实施“共享水窖”制度,实现邻里间水资源互助调配。
打好组合拳 稳住粮食“基本盘”。全镇推行“四位一体”抗旱保收体系:一是启动“灌溉设备共享计划”,统筹调配潜水泵12台、柴油台式水泵及节水喷灌设备1台,计划对960余亩小麦、1500亩烤烟采取“错峰轮灌”方式进行浇灌;二是实施“作物结构动态调整”,积极宣传推广旱作玉米、节水花生、芝麻等耐旱作物种植,确保夏粮增收;三是开展“水利设施百日攻坚”,组织群众投工投劳600人次,修复水源地8个,修复水毁渠道20余条,疏浚渠道10余公里,新修沉淀池3处,整修堰塘1口,新增蓄水量0.9万立方米;四是建立“农机医生”巡回服务机制,检修泵站设备8台次。
目前,中原镇已建立“旱情日报+应急会商+成效评估”工作机制,正加快推进1个抗旱应急工程建设。随着“党员责任田”“节水示范户”等创新举措的深入推进,一幅战天斗地保春耕的壮美画卷正在北山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