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鲤鱼山脚下的汉滨区垃圾焚烧发电厂,花园式厂区里闻不到一丝臭味,见不到一只蝇虫,但见密封运输车有序进出……这个全市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均处理城乡生活垃圾1200吨,约占安康生活垃圾85%,年发电量约1.92亿度,正源源不断地将垃圾“变废为宝”。

539458a6d226b1b8e01c459dc23ae16.jpg


   

来到中央控制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电子屏,跳动着的锅炉炉膛温度、主汽压力、除尘器温度、烟气排放等实时数据还“直通”省、市环保部门。技术人员轻点鼠标,即可远程操控锅炉与设备运转。

192c4c300832fe43eb07d11e381ed89.jpg

“在燃烧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烟气污染物数据,重点管控炉膛温度保持在850℃以上。”项目经理白光建表示。“公司采用先进的焚烧技术,加上ACC(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创新技术,使环保单耗在原有的基础上同比下降2%,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总量。”项目利用余热锅炉回收焚烧热量,将水转化为热蒸汽,经汽轮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通过电网输送至千家万户,实现热能高效转化。

713ef48eb958679e98c23523bb73172.jpg

同时配置国际领先的烟气净化系统,去除酸性污染物、颗粒物、重金属等,排放指标优于国标,氮氧化物指标较国家标准提高了3.5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外,厂区每天约2600吨生产用水全部来自五里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厂区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规模450吨/天,处理后的中水全部回用,实现废水“全回收,零排放”。相较于传统填埋与简易焚烧,大幅降低了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异味和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显著改善了当地空气质量与周边水体环境。

d2fbcfb156aa4a837f9ca165aacac48.jpg


   

“一天要跑四五趟,一趟大约2个小时,每车运输量8吨。”汉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卫驾驶员崔海峰每天清晨便驾驶密封垃圾运输车,从水井湾垃圾收集站点出发,将垃圾运到发电厂,每天约运输生活垃圾30余吨。在这里,来自全市9个县(市、区)的生活垃圾全天候络绎不绝地运入厂区,经专用通道直达垃圾卸料区,年处理量达43.8万吨。

目前项目建成2条生活垃圾焚烧线,可处理安康区域内100%的生活垃圾,每年产值可达1亿元,创造税收1000余万元。从2024年11月投产以来,已累计处理生活垃圾27.71万吨,发电量1.11亿度,为全市数百万人的生活环境筑牢生态防线。白光建说。

3327b444ab7baa8147dbadd1a3e90a8.jpg

在垃圾吊控制室内,巨大的垃圾池分成堆放区、发酵区和燃烧区,操作员远程操控着巨大的抓头,将发酵区发酵好的垃圾,转移至燃烧区入料口处,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推入炉膛进行焚烧,抓斗每一抓能抓六至八吨。项目作为省内率先采用垃圾卸料运输通道"全密闭、全负压"抽吸技术的垃圾焚烧电站,还有效杜绝了臭气外溢。

“焚烧处理后生活垃圾直接减量97%,焚烧炉渣实现100%综合利用。”据介绍,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经磁选回收金属后,作为建筑骨料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垃圾发酵产生的渗滤液,经过达标处理后,用于电厂的冷却循环使用、清洁、绿化等。

424df7ba1153c68cb4baace3000ae39.jpg  

   

垃圾焚烧发电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化、高效化目标。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汉滨分局局长白云飞介绍,汉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聚焦精细化运营与深度资源化,实现了从“量”到“质”的生态进阶,做到生活垃圾应收尽收、应烧尽烧,优化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提高运营效率,用技术打通了垃圾从“污染源”到“城市矿产”的转化路径。下一步还要将项目厂区打造成汉滨区环境设施对公众开放单位和环保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举办环保公众日活动,邀请公众到厂内参观等方式,积极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全民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