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这片林,就是在守护自己的家园。”每当提起自己的工作,汉滨区建民街道东山村护林员李增兵这样说。

7月16日早晨6点,李增兵像往常一样穿上荧光色的工作马甲,背上水壶、别上镰刀,踏上巡护之路。

建民街道东山村紧挨着郊区,交通便利,李增兵负责管护的是二组的600余亩林地,生态环境好,林子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

   
5debdcca15c85b68a3624fc4d47d86c.jpg  
   

“这是画眉鸟的声音,多清脆啊。”李增兵对林区的一沟一壑、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林子里的野生植物、鸟儿等野生动物活动范围都印在脑海里。有没有毁林开荒、盗伐林木、非法捕猎以及火点等火患源头进入林区,干了八年之久护林员的李增兵,对他的工作内容早已熟记在心。然而野外盗猎的成本低、非法获利高,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防范非法捕猎成为护林工作的重中之重。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鸟儿自由地生活在天空中多好,林子里有了动物才更有活力。”早晚两次巡山,每次走十几公里的巡山之路,向辖区村民介绍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危害。

李增兵回忆起巡山经历时的转变:以前的钢丝套、捕兽夹等统统被移除,如今很多村民都成了保护山林的义务宣传员。时间久了,大家也自发地加入了护林队伍。

“防火也不容忽视。”在问到山林巡护的其他重要内容中,李增兵脱口而出。为防止山边地秸秆焚烧引起火患,李增兵做足工作。他紧盯周边地块情况,耐心与村民沟通劝导,隔绝一切火患。

护林员是大山的眼睛,也是绿色的脊梁。他们皲裂的手掌上,刻着比任何地图都详细的山林记忆;他们磨破的胶鞋里,装着比任何数据都真实的生态答卷。

排查火灾隐患、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林业法律法规......这群平均年龄50 岁的护林人,建民街道中共有200名,他们用日复一日的步履,在 80769 亩林地上织就了一张无形的守护网,倾心地守护好山林。

   
8210015bf48a7eb07d874e914461cc2.jpg  
   

为扎实做好山林守护,建民街道构建了“人防+制度防”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以及新媒体等方式宣讲政策;制定《建民街道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建专项工作队伍,保护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我们采取‘党建引领、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工作模式,加强护林员对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巡查力度,实施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专人负责制度,系统推进鸟类等野生保护工作。”汉滨区建民街道党工委书记邓相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