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社区文明劝导3小时,又积了5分,今天刚好能兑换一桶洗衣液,这积分兑得值!”
近日,汉滨区新城街道育才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居民李阿姨手持积分卡兑换生活用品,满脸笑意,这一幕,正是新城街道推行“爱心积分兑换”机制,激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热情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新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积分制”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志愿服务从“单向付出”向“双向奔赴”转变。辖区育才、安火、香溪三个社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创新开展“爱心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活动,用“爱心积分”兑出文明新风尚,让志愿服务成为激活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据统计,三个社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800余场,参与居民超200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4000小时,构建起“奉献—累积—回报”的治理闭环。

“师傅,麻烦帮我磨下这把刀,钝得切不动菜了。”在安火路社区爱心驿站,居民王大爷正排队享受免费磨刀服务。作为汉滨区唯一获得“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项目工作经费支持的社区,安火路社区将经费精准投入志愿服务,构建起“爱心驿站+特色服务”的立体模式。
该社区以“每3小时志愿服务累计1积分”为标准,打造多元化服务矩阵:爱心驿站提供缝补衣服、修鞋、磨刀等便民服务,“五老矛盾调解工作室”化解邻里纠纷,家庭教育讲座助力亲子成长,暑假“七彩假期课堂”为暑期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社区突破传统实物兑换模式,联合辖区商户推出水管维修、体检套餐、补牙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包”,让志愿者享受“量身定制”的回馈。
“参加社区义务劳动1次积5分,主动捡拾烟头1个积0.1分……”育才社区的“创文志愿服务银行”积分卡上,清晰记录着居民的每一次善举。该社区联合包联单位与万友超市,打造“爱心超市”,货架上的洗衣粉、大米、食用油等物品均由爱心企业捐赠,志愿者凭积分即可免费兑换。
从带头清理“四堆六乱”受表扬,到主动劝导不文明行为,从常年保持房前屋后整洁,到关爱孤寡老人、未成年人,居民的点滴善举都能“变现”为积分。社区还建立减分机制,对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扣分,引导居民从“要我文明”变为“我要文明”,让文明新风融入日常。
“线上报名巡逻活动,线下登记服务时长,1小时1积分,攒够200分能换夏凉被呢!”香溪社区居民张大叔熟练地用手机操作志愿服务平台。该社区依托“安心到管理平台”等线上渠道,结合线下“志愿服务时长券”,实现积分管理“双轨并行”。
社区将志愿服务细化为社区建设、不文明行为纠治、问题反馈等类别,参与义务巡逻、环境整治得积分,举报安全隐患、纠治不文明行为也能得积分。累计积分不仅可兑换牙膏、保温壶等生活用品,还能参与星级评定——服务满650小时即为“五星志愿者”,每年表彰三星级以上志愿者,吸引大批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

积分兑换不是目的
而是引导文明习惯、互帮互助
在群众中相互传递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让新风尚化雨成风
三个社区通过积分兑换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转化为可量化、可感知、可持续的文明行动:育才社区以企业捐赠破解物资保障难题,安火路社区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项目工作经费探索服务兑换新路径,香溪社区以制度创新树立长效标杆。如今,“攒积分、兑礼品、传爱心”已成为新城街道的新风尚,越来越多的居民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下一步,新城街道将持续深化“积分+治理”模式,将“爱心积分”机制在辖区内全面铺开,拓展积分应用场景,链接更多社会资源,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辖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