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乃治之端。在巍巍秦巴山环抱的汉水之滨,汉滨区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全面推进司法工作现代化,努力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在36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奋力谱写着司法为民、服务大局的生动篇章,为汉滨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法治动能。
2022年以来,汉滨区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0714件,结案36965件,结案率90.79%。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省法院多项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的印证,更是一份份守护平安、护航发展、温暖民心的忠诚答卷。

汉滨区人民法院院长刘染华深入辖区“五上”企业走访调研
2024年10月18日,汉滨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安康市首起洗钱罪案件并当庭宣判:被告人黄某明知他人转入其账户的资金为贩卖毒品所得,仍提供账户并帮助取现,其行为已构成洗钱罪,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罚金2000元,违法所得依法追缴。
汉滨法院审理首例洗钱案并当庭宣判
案件由刑事审判庭庭长担任审判长,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工作人员受邀旁听。审理查明,黄某为掩饰毒品犯罪所得的来源及性质,故意提供资金账户并协助取现,其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鉴于其自愿认罪认罚且当庭悔罪,法院综合犯罪事实、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作出上述判决。案件的审理彰显了汉滨区人民法院在反洗钱领域的司法实践力度。通过严惩洗钱犯罪,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秩序与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此外,汉滨区人民法院还严惩破坏金融秩序犯罪。3年来,审结非法集资案件106件,涉案金额63亿余元,集资参与人16129人,审理的“某投资担保公司非法集资案”入选全省打击非法集资十大典型案例。精准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力维护了辖区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
汉滨法院开展为期10天的“金州利剑 · 金融清欠”专项执行行动
雷霆之威,筑牢安全基石。3年来,汉滨区人民法院共审结刑事案件1658件,依法判处刑罚2067人。依法严惩各类暴力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在扫黑除恶斗争中,以“案件清洁”为目标,攻坚克难,常态化审理涉恶势力犯罪案,有力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有效净化社会土壤,为人民群众撑起了朗朗晴空。
“原以为打官司要跑城里折腾好几天,没想到法官直接把法庭搬到了村口,在家门口就把我们几家的地界纠纷给说和清楚了,省心又省力!”汉滨区茨沟镇村民王某深有感触地说。
汉滨区人民法院地处安康中心城区,年收案量连年破万,高峰时全年总量达15266件。面对压力,该院始终坚持“抓前端、治未病”,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深扎根基层。
如今,在汉滨区的乡镇村落,“巡回法庭”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法官们将国徽悬挂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利用“假日法庭”等灵活形式,开展巡回审判、上门调解。3年来,诉前有效化解纠纷9233件,大量矛盾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瀛湖法庭巡回审理
“消未起之患”不仅在于下沉。汉滨区人民法院主动对接党委政府,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网格,率先入驻镇(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参与指导调解,推动“无讼村(社区)”创建。3年来,办理各类信访件335件,接待当事人500人次,做到件件有回复,回复率达100%,努力将纷争化解在基层最前沿。
智慧赋能为平安基石添砖加瓦。执行干警利用“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精准锁定被执行人财产,实现“一网打尽”。深化网络司法拍卖,让财产处置更透明高效。集中开展的“涉民生”“涉中小微企业”等专项执行行动,更是让司法关怀直抵人心。
法槌起落间,是正义的回响,更是如山之责的恪守。汉滨区人民法院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去年7月,汉滨区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上演了一场高效解纷的“闪电战”:某银行集中起诉18名逾期未还贷款的借款人。若按传统诉讼流程,耗时费力。汉滨区人民法院迅速启动“委派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委派专业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员与银行、借款人逐一沟通,释法明理,仅用一天时间,18起案件全部达成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这一高效解纷案例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

运用“委派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化解纠纷
“这种模式太高效了,既为我们银行快速回收了资金,维护了金融秩序,也减轻了借款人的诉累,节省了诉讼成本。”银行负责人高兴地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面对持续增长的民商事案件,汉滨区人民法院深化繁简分流改革,大力推广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力促“简案快审、繁案精审”,3年来,审结民商事案件17491件,大量纠纷被高效化解在庭前。
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汉滨区人民法院精心审理著作权、商标权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31件。在某影视公司诉多家酒店侵犯放映权的系列案件中,法院经细致审理,严格把握法律标准,最终认定涉案酒店未构成侵权,依法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知识产权保护既要有力,也要精准。我们既要打击真正的侵权行为,也要防止权利滥用,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空间。”承办法官说。该案因彰显了司法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获评2024年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优秀案例。法院还通过发布典型案例、走访企业普法,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法治氛围。
汉滨法院柔性司法巧解涉企纠纷获赠双锦旗
汉滨区人民法院始终注重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高效处理买卖、租赁、建设工程等合同纠纷,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清障”。3年来,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妥善处理劳动争议2286件,为农民工追回“血汗钱”11286.65万元,牢牢守护群众的“钱袋子”。审结婚姻家庭等家事案件3669件,努力修复家庭关系,维护社会和谐根基。
“小案”不小系民生。汉滨区人民法院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
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务事,汉滨区人民法院探索出“治愈式”调解模式。法官们不再是简单的裁判者,更像是一位倾听者和调和者。他们既讲透“法理”,也唠明白“家常”,努力解开当事人的心结。3年来,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化解婚姻、继承、抚养等各类家事纠纷2957件。一位经历了痛苦离婚诉讼的当事人感慨:“法官没有冷冰冰地一判了之,而是耐心听我们双方倾诉,帮我们分析对孩子的影响,最终让我们达成了都能接受的调解协议,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孩子的伤害。这纸调解书,比判决更暖人心。”

汉滨高中高井校区师生进行零距离庭审观摩,沉浸式学法用法
对于妇女儿童、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法院更是倾注了特别的关怀。3年来,审理涉妇女儿童保护、老年人权益、劳务薪资等案件600余件。对于因案致贫、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法院积极发挥司法救助的“托底”作用。3年来,共缓、减、免诉讼费及发放司法救助金400余万元,惠及198名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司法温暖,守护他们心底“稳稳的幸福”。
智慧法院建设让司法为民跨越山海阻隔。创新推出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云上法庭”等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打官司。3年来,网上立案7138件,网上调解、开庭4730件,电子送达2.8万次,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优化的适老、扶弱、助残诉讼服务举措,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

组织干警赴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一纸判决,从来不是终点。兑现胜诉权益,破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藩篱,是汉滨区人民法院不懈的追求。聚焦“执行难”,该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攻坚克难。3年来,14875起案件成功执结,21.7亿元“真金白银”交付到胜诉当事人手中。常态化开展“涉民生”“涉金融”等专项执行行动,集中火力解决“讨薪难”等痛点,为农民工追回工资、报酬等2643.6万元,努力将裁判文书上的“纸上权益”变为群众账户里的“真金白银”。
从田间地头的“巡回法庭”,到云端之上的“智慧法院”;从高效化解金融纠纷的“汉滨速度”,到温暖人心的“治愈式”家事调解;从守护知识创新的判例,到为弱势群体的托底救助……司法的温度,流淌在每一个“如我在诉”的案卷中。汉滨区人民法院将“人民”二字镌刻在司法服务的每一处细节,让公平正义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温暖。


高新法庭2025年6月审判半月质效暨案件研判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汉滨区人民法院院长刘染华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扎实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为奋力谱写汉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