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2425ea582df7fe52ffd8f42ec51401.jpg




贯彻落实区委十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五里镇锚定“工业重镇,辅城五里”定位,着力推进“补链延链强链”,产业层次、产业基础、产业链条、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产业集群成效显著。




fc6e74d9-2fa9-4231-81ef-d89d5a703ae3.png

走进五里镇汉滨区怡鑫现代蚕桑生态循环科技示范园自动化养蚕工厂,眼前的场景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养蚕的认知 ——没有人工频繁翻动蚕簇的忙碌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臂精准操控的自动上簇机。随着设备启动,一排排簇架缓缓升高,蚕粪与蚕簇实现高效分离,继续进入后续的吐丝结茧环节。园区负责人张乐表示,养蚕与以前鲜明对比,新建厂房采用的自动化设施,年养蚕产值相比以前翻了三倍。现在三段式多批次养蚕,综合收入已经达到300余万元。

2022年底,企业投资1370万元,新增640㎡综合加工中心、1200㎡智能养蚕厂房及5.9公里桑园单轨运输线,引进模块化智能流水线设备,采用“三段式多批次养殖”,效率提升40%。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前蚕粪等“废弃物”,现已融入了园区“生态循环”核心链条。蚕粪会被集中输送至有机肥加工车间,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反哺园区周边桑园。生长优质桑叶用于养蚕,可以加工成蚕丝被。秋、冬季不养蚕,桑叶能够制作桑叶茶,桑枝可以加工粉碎分装成袋,进行养殖食用菌平菇。养殖后废弃菌棒经过灭菌、造粒等工序,转化成燃烧颗粒,实现蚕茧初加工、蚕丝被、桑叶茶、桑枝综合利用体系,形成“桑园-养殖-深加工”生态循环产业链

7d22ab48-5baf-46fd-9d6c-e15643dfc2be.png

   

据五里镇副镇长任钰介绍,全镇现有桑园6400余亩,年养蚕100张以上经营主体7家,2024年全年发种量4800余张,产茧20余万吨。通过三产融合提升了联农带农资金绩效,以怡鑫蚕桑园为例,每年向集体经济固定分红是9.7万元。每年在园区务工有200人次,其中常年务工70余人,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25人,年发放工资150余万。土地流转费每年每亩300元,1000亩桑园流转费30万,带动232户增收。


   

随着延链拓展,五里镇贝尔渔业2023年6月选址开工建设,占地80亩,涵盖预制菜加工、鱼菜共生、工厂化养殖、野生动物保护、乡村文旅等6大板块,形成“渔业+加工+文旅”的闭环产业链,年产能2000万份富硒鱼预制菜,采用无土水培技术,年产出蔬菜15吨、水产品20吨。安康市贝尔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卜先龙说:“下一步会加大项目的投资,总投资预计达到1.72亿。”



   

   

区委十六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后,五里镇迅速传达贯彻全会精神,锚定党建引领核心定位,夯实镇域高质量发展根基,通过纵深推进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系统锻造坚强战斗堡垒。五里镇党委副书记王进说:“坚持以支部引领为核心,赋能产业振兴,推动‘四链经济’提质增效,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粮油、蚕桑、家庭工坊等业态发展,实现劳动力稳定就业与群众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持续以‘党建红’引领‘乡村兴’”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五里镇以链式思维招商引资,谋划储备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传统优势产业从有到优,产业链条持续向一三产业拓展,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产业链形态越来越丰富、关联度越来越紧密。

c1cdc052-a28e-4abc-96b6-4326206865c5.png


   

五里镇党委书记晏荣军表示:下一步,五里镇将按照全会要求,坚持干字当头,争先创优,聚焦“工业重镇,辅城五里”的发展定位,坚持抓党建筑根基,抓产业提质效,抓治理促和谐,全力冲刺年度任务,系统谋划“十五五”,全力打造工业重镇、农业强镇、文旅新镇,商贸富镇,为实现全委会“三个确保”目标贡献五里力量以奔跑姿态努力争当汉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cf20fb37-12e1-45a5-9102-adfa322bbb72.png

从一个重大项目

到一条产业链

再到一个产业集群

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幅幅干劲“满格”的生动图景,洋溢着发展的活力,持续激活发展动能,切实增强产业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