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灾害防御值守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确保安全度汛的关键环节之一,责任重大且任务艰巨,容不得丝毫懈怠。区水利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实际行动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工作机制,严格值班值守

一是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汛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职责和工作流程,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和应急响应及时。细化值班记录和交接班制度,详细记录值班期间的气象信息、水情工情、应急处置等情况,确保工作连续性和可追溯性。二是加强对值班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优化汛期值守日常事务处理规范,参照制定了水旱灾害防御《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雨水情专报》《水情通报》发布流程和审核标准,建立旱情动态收集核查。落实干部分片联系责任制,及时更新责任人基础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发布传输通道时刻畅通。三是实行值班力量动态调整,在重要降雨时段和河流洪水超警戒期间增加值守人员,确保力量充足,及时高效处置突发状况,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四是落实“预警-叫应-反馈”机制,加强与镇(街道)值班人员对接,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库坝工情,对高风险区域、关键环节点对点提醒叫应,确保受威胁群众及时转移,形成预警叫应到位和行动措施落实闭环。五是强化会商机制,紧盯河道行洪期重大风险,组织沿河镇办迅速开展河道巡查,有效应对31轮次的汛雨过程,确保汉江7轮编号洪水、中小河流7次超警洪水安全过境。今年汛期,先后报送综合旱情动态17期、江河水情23期,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15期、雨水情专报71期、水情通报155期、预警短信1341次,处置上级各类预警435件次,指导小型水库应对溢洪风险37次,电话提醒基层150余次,及时传递到区、镇(街办)防汛指挥机构和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人,实现预警信息传送全覆盖。

密切关注重大风险,筑牢度汛根基

汛前,围绕“谁组织、谁转移、何时转、转何处、不撤返”这五个关键环节,修订完善了安康城区防汛抗洪预案、区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以及重点中小河流洪水防御方案,指导24个镇(街道)和125个行政村修订完善镇、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在主汛期开展专项复核“回头看”,确保预案要素完备、切实可行。同时,组织技术力量深入镇村一线,指导并复核划定了307处山洪灾害危险区,确保应纳尽纳。建立山洪灾害危险区包保责任人台账、山洪沟道包保责任台账、水库安全度汛责任人台账和城区防汛“三到户”包抓台账,构建全面覆盖的防御责任体系,确保基础情况清晰、责任落实无死角。成立7个包联工作组,组织各镇(街道)开展安全度汛风险自查排查4轮,发现问题114件并整改落实。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识别专题培训和水库“三个责任人”线上培训,全面维修养护监测预警设施70余处,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举办全区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城区防汛警报试鸣、闸门启闭演练以及“83.7.31”特大洪水灾害警示教育等活动,切实增强干群防汛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强化技术支撑,完善服务保障

一是积极筹备防汛物资,依照防汛应急预案,储备充足的编织袋、救生衣、救生圈等防汛物资,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确保物资能够随时调配使用。二是强化技术支撑,抽调水文、水工、水库等领域的技术专家,组建水旱灾害防御专班,在汛期为各镇(街道)提供全天候的技术咨询服务。针对预案修编、风险划定、应对举措、险情处置、设施运行调度等方面的问题,及时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三是定期召开水旱灾害防御业务专题会议,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交流发言,总结阶段性工作,分析问题与不足,集体研讨难点问题,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四是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的沟通协作,开展山洪和中小河流洪水风险研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建议,形成防汛减灾的强大合力,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强化会商机制,紧盯河道行洪期重大风险,组织沿河镇(街道)迅速开展河道巡查,有效应对31轮次的汛雨过程,确保汉江7轮编号洪水、中小河流7次超警洪水安全过境。

近年来,随着气象变化的极端性特征不断加剧,汛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愈发凸显,阶段性高温干旱与致灾性暴雨交替并存,极端灾害风险愈加突出。汉滨区水利局立足汉滨实际情况以及极端气候的发展趋势,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终极目标,汛期结束,将全面梳理总结,聚焦短板弱项,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四预”能力,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三道防线”建设,深入巩固水库安全度汛管理责任,为做好汉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王腊梅  吴康

编辑:赵浩宇